GarageBand是Mac上一款实用的音乐编辑软体,它结合了多种乐器编曲片段与效果;搭配自己手边的乐器或是人声,可以简单製作具专业水準的乐曲。如今Apple将此软体改头换面,以更直觉的操控方式移植到iPad上,让大人小孩都能轻易享受到创作音乐的乐趣。

主目录:
一开始进入软体主目录后,我们可以使用手指在各个专案档间进行选择。点一下图示便能进入此专案档编辑页面,点一下档名便能重新命名。
下方的四个图示由左至右个别代表:
分享:可利用E-mail或传到iTunes目录来做档案传递。
汇入:可读取iTunes目录里的专案档,但只限于从iPad版本製作出来的专案档,Mac版本档案无法汇入iPad版。
新增/複製歌曲:可新增全新的歌曲专案,或是複製既有的歌曲专案。
删除:删除当下的歌曲专案。
开始建立新的歌曲:
点选主选单的「新增歌曲」, 让我们从建立自己的歌曲专案来学习如何操作Garageband吧!
主要的操作介面分为两种:
1.乐器弹奏显示画面
2.音轨编排显示画面
歌曲的创作过程是在「乐器弹奏画面」中进行音轨录製,再切换至「音轨编排画面」中进行剪辑编排。如此反覆操作,便能完成一首专业的歌曲。
乐器弹奏显示画面
音轨编排显示画面
一开始点选「新增歌曲」后,会切换到让我们选择乐器的画面。
乐器包含我们常见的鼓类、琴键乐器、Smart乐器等,还可以录製声音,或是透过专用的转接器将电吉他的声音汇入。
我们先选择鼓类作为範例。点选鼓的图示后,即会进入打击鼓的「乐器弹奏显示画面」。
不论使用何种乐器,操作介面会分为上方的1.「控制列」,2.「尺标」以及3.「乐器控制区」。
「控制列」:内含Garagebnad各种基本操作按钮。
我的歌曲:回到主目录,选择歌曲专案的画面。
乐器:点击后可以退回到选择乐器的画面。
还原:只有在录製了音轨后会出现,点击后会回到上一步未录製的状态。
显示切换:可以在「乐器弹奏显示」与「音轨编排显示」当中进行切换。
播放歌曲控制:可以播放歌曲、录製音轨,按下「左箭头」图示,则能从歌曲最开头播放。
主音量滑桿:可以控制整首歌曲的音量大小。
音效调整器:可以调整目前这条音轨的细部选项。
歌曲设定:可以调整整首歌曲的拍速,或是音调等。
最下方的「辅助说明」对于初学者来说,是很重要的参考依据,可以时常利用。
简介:很贴心地浮现标籤,介绍目前此画面中各个选项的功能操作。各种不同乐器有不同的操作方式,按下「简介」图示可以很快进入状况。在显示简介的情况下一样可以进行弹奏或操作。
「尺标」:可以移动「磁头」来调整歌曲的播放,按下「歌曲段落」可以添加、複製歌曲段落,并设定其包含的小节数。尺标本身还会显示目前录製的音轨长度,是录製时的重要指标。
「乐器控制区」:可以运用iPad的多点触控功能,弹奏对应的乐器。不论是鼓类、吉他、琴键均有对应的演奏方式。按下中央的乐器组合钮,便能再进阶选择不同的乐器子类型,光只是弹奏便能产生相当的乐趣呢!
录製与编排音轨
按下「录音」按钮后,我们可以运用乐器恣意弹奏一段曲子。配合着设定的背景节拍,我们弹奏完乐器后,按下「停止」按钮后,音轨就会停止录製。
这个时候按下「显示切换」按钮,便能切换至「音轨编排显示画面」。
刚才我们所录下的乐器弹奏乐段,便会排列在这里。随着音轨数目增加,这首歌曲的音乐性也会越来越丰富。
上方的控制列功能大抵上跟「乐器弹奏显示画面」时一样,只是右边多了「循环乐段」按钮。在这里我们可以设定关键字,来寻找系统内建的乐段,这样子就算不会弹奏乐器,也可以将现成的乐段来做音轨合成喔!
设定好条件后,只要用手指将该乐段拖曳到主画面,便能形成第二条、第三条音轨。
利用手指滑动可将排列的乐器项目展开,按下方的「+」号会回到乐器选择画面,并新增一条音轨。
利用乐器录製或是放置循环乐段,最多可以同时并存8条音轨。
每条音轨除了会显示出是何种乐器弹奏的之外,还可以设定个别的音量,藉由「静音」与「耳机」按钮,便能关闭或播放此条音轨。
点击一下乐器的图示,便会出现删除或複製音轨的选项。
直接点击音轨里的乐段,便能针对单一乐段去做分割、複製、删除等动作。移动旁边的边框便能调整乐段长度。按下循环乐段便会自动新增一段重複的乐段。
也能直接拖曳乐段,在各种乐器音轨间移动,不过只限同种乐器类型。
一开始可以先尝试製作几小节的歌曲段落,之后再慢慢延长,加入鼓声、琴键声、人声等等。虽然每一条音轨的编排剪辑都很辛苦,但歌曲完成后,听见所有音轨一齐呼应搭配,肯定相当有成就感呢!
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看一下您感兴趣的工商资讯,iapplanet感谢您的支持!
[[[AD]]]
上一篇:
挥洒生命之美
下一篇:
挥洒青春舞动热情彰化高校热舞大赛